自强不息 追梦前行 让阳光照亮他们的灿烂人生路
俗话说,“上天为你关了一道门,就会为你打开一扇窗”。有那么一群人,他们有的行动不便,有的眼睛看不见,有的听不见声音,但他们却有着顽强的意志、不屈的力量……
目前,彭州市有持证残疾人19960人,他们的生活状况、心理健康、就业等,关乎着上万个家庭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其中,促进残疾人就业是保障残疾人幸福生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让残疾人增收致富、融入社会、实现人生价值和梦想的重要途径。
爱心助残
解决“小家庭”的“大难题”
眼下正是水果成熟的季节,但是桂花镇的张大哥却开心不起来,望着自家10余亩挂满枝头的红脆李,既无法快速采摘,也找不到销路,张大哥一家陷入了焦虑。
张大哥家住彭州市桂花镇桂花社区,是肢体三级残疾人,加上近两年股骨头坏死,无法做较高强度的工作。张大哥和妻子没有子嗣,家庭的重担便只能落到长期患病的妻子身上,妻子作为家里唯一的劳动力,不仅要照顾身体残疾的丈夫,同时还要悉心照料家里的10余亩果田,家务事、农务事,让这个劳动力本就薄弱的家庭应接不暇。
看着果园里成熟的红脆李,他们只能通过最传统的方式采摘和出售果子,大量的红脆李即将面临烂在地里的困境。如何将近万斤红脆李销售出去,成为他们最大的难题。
我市残联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马上就通过公众号宣传并呼吁社会上的爱心人士对张大哥家的困境给予帮助。彭州市仁爱社会服务中心从“彭州残联”公众号了解到这个情况后,立马组织15名志愿者,驱车前往桂花镇张大哥的果园。一下车大家就和张大哥夫妻俩忙活起来,采摘、分拣、装袋,尽管天气炎热,但志愿者们不怕脏不怕累,一直在果园中忙碌着,短短几个小时,就解决了“小家庭”的“大难题”。看到大家纷纷认购地里的李子,夫妻俩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易礼均家住通济镇,在“5·12汶川地震”中受伤致残,不能干重活,受伤后的易礼均失去了生活的信心,一直郁郁寡欢,这样的消极状态一直持续了两三年,直到一块偶然得到的木头打开了他的心扉。他尝试着在木头上雕刻来打发时间,看到自己雕刻出来的小玩意,心里非常欢喜。于是他买了有关绘画、雕刻的书籍在家研究琢磨,慢慢地雕刻出来的作品在街坊邻居里有了名气,易礼均的脸上又有了笑容。
后来在彭州市各级残联工作人员的引导和帮助下,他开始学习乌木加工技艺,从相对简单的乌木珠加工开始,经过专业的学习,易礼均逐渐向乌木工艺挂件、乌木根雕、乌木茶具等乌木工艺品雕刻发展。现在的易礼均在通济老街上创办了自己的工作室,他说:“困难是暂时的,残疾人一样可以找到自己的价值。”
不等不靠
自力更生顽强生活
李申凤家住龙门山镇九峰村,属于下肢肢体三级残疾,丈夫陈光德也是肢体残疾人,残疾程度较妻子严重,基本丧失劳动能力。
之前在市残联的帮助下,李申凤利用老宅基地林盘养殖山地鸡,每年也能有数千元收入,生活虽然艰辛,但很充实幸福。近年来,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在朋友的帮助下,李申凤到彭州城区租下了一间铺面,经营起了一家小餐馆卖盒饭,虽然辛苦,但两人心中充满了踏实感。
彭州市残联把助残服务工作作为保障残疾人民生的重要工作之一,立足部门职能,创新工作机制,强化工作举措,做到走近残疾人,了解残疾人的内心需求并及时解决他们遇到的困难,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不断提升残疾人获得感、幸福感。
在积极帮扶和引导残疾人士主动融入社会和更好地生活工作外,市残联还依托彭州市“融乐·阳光家园”,积极打造集残疾人日间照料、辅助性就业、康复服务、文化活动、学习培训、志愿者服务等于一体的残疾人综合服务平台,为社会各界了解残疾人精神世界、感受残疾人意志品质提供了重要窗口。
残疾人文创作品是由彭州市阳光家园的残疾人进行创意设计、手工制作而成。作品涵盖刺绣、十字绣、丝带绣、编织、串珠、软陶、贴画、数字油画等种类,采用干花、丝线、毛线、丝带、纸草、贝珠、中草药等材料,以彭州身边人、身边事、身边景等为主题进行创作,将人文风景、牡丹花卉等地域文化融入作品内容,兼具观赏性和实用性,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
一个个小小的作品,却饱含着残疾人朋友对生活的热爱,展示了我市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风貌和“共筑中国梦,共赴新征程”的美好愿景。文创作品的销售收入直接归制作者所得,有力地改善了残疾人朋友的生活质量,提升了他们的社会价值,也让更多的残疾人朋友共享了社会发展成果。
关爱残疾人是一件长久的事业,也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残疾人事业是一项公益事业,是一项社会事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怀和支持。同在一片蓝天下的我们,更需要用实际行动让关爱的阳光照亮每一个残疾人的心灵。
精彩回顾彭州市开展第六次“全国残疾预防日”宣传教育活动万元红包邀你来战!四川省残疾预防知识竞赛上线啦~围观!“三菱友谊杯”2022年第七届残疾人民间足球争霸赛暨足球进基层服务活动来啦!
分享、在看与点赞,至少我要拥有一个